创业孵化园发展应与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发展齐头并进
发布时间: 2016-05-12 10:35 |
|
分享到: |
|
创业孵化园和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不能分开,一如一个成熟的经济体需要园区来承载一样,县域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也需要园区承载。问题是,目前的县域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普遍处于起步阶段,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要素分散且缺乏规模。那么,还需要建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园区吗?这个话题曾经在2015年的县域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峰会上引起专家的激烈争辩,赞成与反对的声音都有,说得也都有道理。我的观点倾向于居中,即县域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不是不能建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园区,而是要看什么时候建,怎么建,一切要从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县域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发展初期的园区定位
一般的县域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在启动之初往往表现为草根化、小微化,青年个人开一个网店,或者两三个人注册一个创业公司,一台笔记本可能就是主要资产,市场依托平台来找,产品就地从市场或农民手中采购,网店各个工种往往实行一人多岗,工作地点经常在家里的也不在少数,好多订单甚至是在手机上完成的。这种情况下的县域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园区建设,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定位在创业集聚与初期孵化上,而不是产业承载,因为小的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根本不具备自己建厂上生产线的能力,也没有必要;而预设县域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发展到什么程度,出现多少家大型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形成多大的配套产业规模,这些从目前的现实看,似乎不太靠谱,目前的县域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一般到不了这个份上。
所以,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园区初期都不一定需要为了高大上而叫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园区,叫个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孵化中心或者基地会更加恰如其分。就像初生的婴儿最需要的是襁褓而不是时装,超前是没有用的。
县域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园区的初期标准
既然县域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园区初期更像一个孵化中心,那就要按孵化中心的样子来建设,并充分体现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的特点。由此,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园区的建设标准也就和一般的工业园区大相径庭了。大体可以形象地归结为以下基本标准:
一、身处闹市。就是要力争市中心,或至少是县城较繁华地带,因为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主体是青年,偏僻的地方年轻人一般是不去的,除非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但一般的县域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园区恰恰没有。如果说身处闹市的话,则成本肯定是比较高的,所以面积不必贪大求洋,有个千把平米也就可以,甚至几百平方米也能转起来。
二、来去方便。就是交通便利尤其重要,让初创期的网商开私家车上下班是不现实的,而骑自行车对年轻人而言更多的像是郊游而不是上下班,至于专门为园区开班车对于一般的县区来说也做不到。还有,一般的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交易高峰在晚上9-11点,如果离城太远,创业者回家都困难,特别是女孩子。
三、能吃能住。就是能学习、能办公、能休息、食宿方便。如果孵化中心在城里,则生活配套不用考虑;如果园区建在城边甚至更远些,则必须考虑生活配套问题,连吃饭都没有地方,怎么能让创业者安心入驻?更重要的是,来到这里,要能满足青年来的目的,培训好不好,服务优不优,感觉爽不爽。
四、配套齐全。至少需要有以下板块:培训与会议、办公卡位、小型仓储物流、店铺装修及美工摄影等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服务、工商税务财会等企业服务、咖啡与书吧等休闲交流空间,没有这些东西,这个园区就像买了一个电脑却没有装软件根本用不成,也像买了房子不装修肯定住不成,那些以为提供一些办公卡位就是孵化中心的地方,根本不能叫孵化中心,只能说是闲置空间免费租用。可是,既然初创期的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在家里甚至在路上用手机都能干的事情,为什么要入驻这样的地方?根本不符合经济学与社会学逻辑!于是一些地方出现的情况是,上级检查的时候,就想方设法把青年人找来,在园区装样子,等上级一走,重回门可罗雀的状态。而且装修的风格也要与青年人的特点和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的风格相一致,比如培训教室也可以与创业咖啡与书吧结合,不必过于拘束,楼道与墙壁更是展现创业与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文化的地方,连个马云、马化腾语录都没有的地方,连个打鸡血的创业口号都看不见,绝对不是一个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园区。
五、经常折腾。要成为孵化中心,必须要靠活动吸引人,一些地方提出的一周一讲座、一月一沙龙、一季一路演这样的活动频次要求,总体还是合适的,当然路演的问题县域暂时可以不考虑。除此之外,定期组织专家见面会、大咖分享会之类的活动,同样是必要的。要给大家形成一个印象,到了这个地方,总是有主题活动可能参加的。
六、乐此不疲。到底一个孵化中心行不行,就要看年轻人主动来不来。必须通过前面讲的一系列服务,让年轻人感觉能来,再到还想来,最后到爱来,变成自觉聚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光硬件与服务甚至还是不够的,还得有组织者,完全可以让冒尖的年轻人牵头,给空间、给资源甚至少量经费,完全变成自组织活动。只要到了这个份上,政府与园区运营商的其他工作就好开展了。可惜的是,大多数的园区始终在清冷中煎熬!
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园区的误区与改进建议
根据最新的数据,到2016年3月,全国的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园区已经超过1100个,县域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园区已经超过300个,还有大量的县域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园区正在火急火燎建设的路上。能不能以正确的姿势走好园区之路,对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的发展相当重要。观察当前县域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园区的问题,最大的误区在于工业园区思维,还想搞地产、做物业、收点费,基本上都不现实,最后只能是空的。一些地方的探索表明,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园区的运营,初期要靠政府的补贴,中期要靠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服务产生的利润,而不是传统的物业;而最终可能要靠对创业者的投资来获得回报,这有赖于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发展的成熟程度。
由于思维方式上的偏差,导致县域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园区出现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有园区,但没有配套,往往离城远还不通公交,不能吃也不能住,培训少且质量差,物流不便宜而且仓储没地方,甚至连个WIFI也没有,所以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创业者根本不愿意来;想招大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既招不来,更难以符合落地条件。
在问题背后表现出运营的体制与机制问题,有的就是原有半拉子工业园区的简单改造,管理机构还是原来的工业园区管理部门,下属的运营队伍缺乏互联网常识,更提供不了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服务。
推动县域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园区良性发展,要集中体现政府供给侧改革的内容,就是要培土壤、栽梧桐、优服务,淡化物理空间概念,多从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的需求侧做文章,在补短板、降成本的方面多下力气。实践表明,园区初期聚人比聚财重要,聚人首先要有人气,人气旺不旺在气场,气场高不高在服务水平与环境质量。必须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一、硬件要过得去。园区的水、电、路、网、交通、生活要达到基本标准,培训、办公、会议、休闲等空间都有。
二、软件一定要过硬。网络必须是通的,最好达到4G,24小时免费WIFI一定受欢迎;物流必须是便宜的,不管是园区集中谈判还是政府补贴,反正进了园区物流费用就得大幅下降;培训一定是靠谱的,能请来大咖,能解决实际问题,还能保持长期沟通;活动一定是经常的,天天通宵达旦不现实,隔三岔五还是要折腾。
三、运营还是要专业。不主张直接把政府的什么下属单位作为园区运营主体,一定要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找来靠谱的团队做专业的事,拿出适合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发展的服务清单和项目,让能与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对上话的人在园区做服务。
四、打好基础慢慢来。把年轻人硬往园区拽,是典型的行政化思维,出力还不讨好;以良好的服务吸引年轻人,自己愿意还点赞。但往往园区的“0到1”很难,这个时候就需要发挥行政主官的积极作用,不惜礼贤下士,拿出优惠政策,主动邀请几个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带头人率先进来,他们感觉好了,就会迅速示范带动一大批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创业者跟着进来。
五、不断完善改进。互联网时代,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出来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完善之处,但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客户的便捷沟通,实现迅速更新。县域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园区今天依然可以概括为新事物,不必求全责备,有了基本功能就能运行,只需要保持绝不停歇的脚步即可,那就是随时听取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主体的心声,从他们的需要出发,像软件的1.0、2.0、3.0版本一样不断改进,这样的园区就有希望!
(张北县服务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