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县: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全面覆盖,促进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发布时间: 2016-10-17 09:23 |
|
分享到: |
|
当前,县域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围绕县域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的各种竞争正在加剧。面对县域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当前发展态势,邯郸县立足县情实际,结合全省开展的农村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全覆盖工作,健全组织机构,出台扶持政策,整合有效资源,积极推动农村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健康发展,使广大农村经济乘上了“互联网+”的快车,一些农村还实现了“弯道超车”,有效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的跨域发展。
一、多措并举,积极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全覆盖
与先进地区相比,发展农村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邯郸县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在于地处中原四省临界区域中心、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叠加地带,紧贴邯郸市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通讯便利,科技人才相对丰富,群众发展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意愿较强;特别是县委政府较为关注,成立了工作推进领导机构,选出了第三方电子商务主体承办企业,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劣势主要为起步较晚,基础较差,本土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及物流企业较弱,农村商贸市场体系不够完善,供销、邮电、农超、物流企业资源整合不到位,群众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对欠缺,农村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发展氛围不浓,区域品牌和产品品牌较少,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较小,没有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产业孵化园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全县农村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的快速发展。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结合县情实际,邯郸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动推动农村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健康发展。
(一)借助外脑智力,做好顶层设计,开展各类培训。
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县领导带队,多次到安徽怀远县学习取经,增加感知印象,了解实操经验,做到“眼见为实”;同时,邀请半汤商学院专家学者,来我县考察调研、问诊把脉、专业培训,通过专家调研、会议讨论、专家论证,制定出符合县情的年度实施方案,作为发展农村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的“顶层设计”,不折不扣的予以贯彻落实。设立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人才引进和培训资金,支持培训机构面向基层政府、企业、农村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组织、农民、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兴趣爱好者和创业青年等开展的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网上开店技巧、网购操作、产品开发等技能培训,提高农村电子商务思维和应用能力,为农村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按培训规模、质量给予一定数额的财政资金补助。截至目前,全县共组织各类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培训活动30余场次,培训人员近2000人次。
(二)出台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打造县级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产业孵化园区。
出台资金引导和支持政策,按照“由政府出资建立,实施企业代运营”的方式,将正在建设的佰家同呈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智慧园打造成为集“公共服务+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孵化+物流配送+产业服务+线下体验+线上运营+综合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邯郸县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产业孵化园区”,为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企业入驻提供集成性服务。同时,县政府还将申请市政府支持,在我县孵化园区内建设淘宝特色中国邯郸馆、京东特产邯郸馆、苏宁易购邯郸馆,并视其成效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资金补助。在全面利用第三方平台的同时,积极扶持和推动 “佰家同呈”、“鲜城送”、“同城送”、智慧邯郸县、邯郸县微生活等网上自建平台建设,坚定支持和培育我县本土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平台发展壮大。截止目前,佰家同呈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智慧园已投入3亿元,综合办公楼、物流仓库已部分建成投运;预计到明年8月底,将完成全部投资13.5亿元,各项设施设备全部投运。
(三)整合各类资源,健全物流体系,提升配送能力。
鼓励骨干流通企业、商贸物流企业、供销社、邮政等各类企业,采取新建、改扩建、以租代建,控股等方式,积极利用和提升现有网络设施,大力发展第三方配送和共同配送,主动服务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彻底解决各自为战和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打通产品上行和下行双向流通的最后一公里。视其成效,对完善面向农村的综合物流信息服务和物流配送体系新增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给予一定数额的财政资金补助。同时,结合全国供销系统改革试点县建设,加大对供销社基层站点升级改造的支持力度,统筹发展县域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村妇站建设,收到了较好效果。
(四)增加服务项目,建强服务网点,提升服务效能。
支持区域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龙头企业,利用农村现有流通网点或村民活动中心等建立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帮助农村居民代购、代销商品;支持现有流通网点打破以往单独超市的销售模式,拓展饮、服务、休闲、金融、医药等经营种类;支持服务站点与金融机构合作,把服务农民取现、交费、刷卡消费结合起来,增设缴纳水电、通讯等费用功能,并代理邮政、快递物流服务等业务;支持骨干流通企业、供销社、邮政等对现有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连锁服务便利店等实施信息化改造,发展线上线下业务,促进流通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对企业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而实施的信息化改造和基层服务站点建设,视其成效和设备对新购部分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补助。目前已于农业银行、联通公司等服务单位达成合作协议,100多个村服务站开展金融、代收代缴等延伸服务,约占全县行政村的70%。
(五)网上地面结合,挖掘特色产品,抓好品牌建设。
推动县域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实现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商贸企业的深度融合,线上线下同步发展。整合旅游资源,开展智慧旅游;提升工业产品品质,打造竞争性优势品牌。鼓励区域龙头商贸流通企业、农业产业化生产企业、知名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企业深度挖掘本地特色农产品潜力,推行“一村一品”模式,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规模化经营的理念融入其中,打造县、乡、村地标性农产品品牌,扩大农产品销售,做强县域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各级政府积极为农产品质量做初级的信用背书,对小而分散的种植资源进行规模化整合也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并为第三方企业提供公司注册、税收、资金等实际性的支持。对企业开发包装推广县域特色农产品,形成一定销量的,视其成效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资金补助。
(六)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发展氛围,促进健康发展。
县政府及领导小组、县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协会、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党政宣传部门,通过电视、报纸、广播、DM宣传页、路牌广告、网站、论坛、微媒体等方式,对全县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工作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努力营造“人人了解、户户参与”的良好舆论氛围,全面引爆农村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工作深入开展。县商务和财政部门对农村电子商务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及时上报工作遇到的问题,认真总结好的经验和措施,积极探索符合地方特色的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推广农村电子商务建设成功经验。同时,积极规范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秩序,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等环节的质量管控,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和安全监控等设施建设;推广组织机构代码与商品条码在农村电子商务的应用,逐步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溯源体系,从源头防止假冒伪劣商品进入交易环节;推进农村电子商务诚信建设,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有效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我县农村电子商务有序健康发展。
二、网地互动,有效促进县域经济社会跨域发展通过积极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全覆盖工作,不仅发展壮大了县域网络经济,而且实现了网上和地面的经济互动,有效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的整体跨域发展。
(一)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行“一村一品”模式,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壮大。
邯郸县提出在全国率先开展美丽乡村整县推进工作。农村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邯郸县愈发显得重要和迫切,这不仅是县政府的重要工作,同时,也列入了县委的重要工作日程。为此,全县上下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将农村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改造提升与地面产业发展相结合,培育一批加工型、市场型、科技型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格局,为美丽乡村注入了持久活力。如:小堤村扩大枣树种植规模,打响“小堤千年古枣”特色品牌,在“平汉战役纪念广场”旁建起了真人CS训练基地,发展枣乡休闲观光游;西城子村采取转包合作等方式,发展大棚种植业和生态观光农业,以大棚种植、生态观光、种植采摘农业为亮点吸引客流,打造富裕、美丽、生态的农家风情休闲村庄;四留固村建起了紫阳养羊基地,带动发展养殖场10余家,村民年增收10万元;西召里村发展了300亩核桃园,建起了花卉大棚,发展400亩油牡丹林下经济;西里堡村建起了葡萄采摘园,发展乡村游;南井寨村建成了“布艺小镇”,发展壮大了传统粗布产业;皮条屯村发展服装加工业,吴唐营村发展西瓜产业;新威启乐小镇、怡康体验园等一大批新型业态相继建成,全县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27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也增加了农民收入。仅南井寨村发展传统粗布布艺产业一项,就可带动近1000人就业,为村民增收达2000万元以上。
(二)线上线下互相融合,线上推动线下发展,促进传统产业稳步提升。
海增酱菜、满江红食用油、光牌面业、康诺牛奶、企美有机食品……与产业发展相互交融,成为此项工作的点睛之笔,通过土地流转、林权改革等,共流转土地5万亩,发展林果种植、苗木花卉、特色养殖、生态观光等农业园区16个,引进企美有机农业加工园、泽地萃生物科技园等农产品精加工项目5个,扶持32家龙头企业做强,带动了周边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