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6-11-28 09:16 | 分享到: |
本质上,农村资源与社区资源类似,但是又有区别:社区资源的大部分都是消费者与用户,部分参与进去的是商家;而农民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城里人需要的商品他们也需要,农作物既可以在集市上直接供给终端消费者,又可以卖给商家。这使得供应链进一步下沉与延长,同时农村与商家之间是一种双向的供需关系。
如果把农村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看成是互联网农村的解决方案,就有些不对了,因为农村的产业升级及城镇化改革并不是简单的农村互联网化,还包含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及农村稳定等问题,这正好是“三农”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农村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更应该研究“三农”,农村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也就成了“互联网三农”的问题。这就要求,农村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较之当前的主流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应该有更多的内涵在里面,更应该成为一个对“三农”的整体解决方案,“三农”所研究的问题及关系都应该有所考虑。
城镇化现状:农民走向城市资源趋向整合
前面说过,研究“三农”问题的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前些年的农村社区化,其实走的是整合资源的路线:一方面是几个村合并成社区,等于是把几个村的劳动力资源都整合起来;另一方面,合并以后的农田也统一起来,建立生态种植基地或者招商引资建立养殖场或者其他工厂,附近村落的农民都进入这些工厂工作、挣钱、养家。由于一定的原因这个政策没有继续推行,却是农村今后的发展的方向。农村传统的分散式作业过于落后,不利于农作物产能及生产效率的提高。把农田或者养殖业整合成种植及养殖基地,整体上更有利于生产资源的提高及再利用。
事实上,这也是当前农村城镇化的一个规划路线。随着很多的农村孩子进城买房,以及更多农民工长期外地城市务工,农村家庭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已经不适合种植更多的农田,以及养殖更多的牲畜。农村的自然发展状态下,一部分农民选择变卖农田,已经跟随子女搬迁到了城里。这样,便出现了很多中小型的养殖场,以及农田种植数量几十上百亩的农户。
互联网三农农村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应该怎么做?
产值的大幅度提升后,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解决销售的问题。淘宝、京东、苏宁、都在下乡,这些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虽然在村里刷了很多的墙,但是他们无法将供应及需求链下沉,他们无法让没有互联网常识的农人去团队化运营。农民必须要把自己的东西卖到外面去吗?农村本来就是一个可以自力更生的生态,本地服务就有足够大的市场。所以,农人们迫切的需要的不是费劲心思考虑如何上淘宝把东西卖到外地去,而是需要一个能够着眼本地解决当地农产品及生产资料再分配的平台。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的运营思路,物流是重中之重。农村的互联网环境差,也诞生不了高、大、上的物流体系,如何解决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物流的问题?等到顺丰以及“四通一达”之类的物流“下乡”,时间是个问题,能不能做到也是个问题。其实对于农村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而言,完全可以换一个思路。
农村城镇化及产业升级需要更多的农产品信息平台
农、林、牧、渔业都诞生在农村,当前农村涉及的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有生鲜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农产品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农资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等,每一种商业模式都有一定的产业链以及产业族群。农村资源是所有涉农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类型的产业链上游,商家无论是产品直采还是收购供给,全都需要与农村的种植基地有紧密的联系。
不要小看这些产业,2015年来农村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的交易额达到2000亿,这2000亿的交易大部分都出自淘宝、京东、苏宁之类的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平台。一方面是他们的规模还不够大,另一方面是人们的认知还不够。农村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及本地服务的蓝海,不只是在于农民的购物需求,更在于农民的销售需求。也就是说,农村既是农村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的需求产业链下游,又是最原始的供应产业链上游。这是一种双向的商业供需模式。当前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平台做农村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所需的供应链链条太长,不容易下沉,这就更需要有本地化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及服务平台与其对接,同时需要比盈农场品这样的平台还可以为当地的农村人提供各种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服务。
农村的商业生态有着极为复杂的一面,但又有其足够的魅力与发展潜力,这也是各大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平台竞相追逐的一个原因。接下来,无论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们如何将渠道下沉到农村,还是像比盈农产品信息平台的下一步发展目标一样“将全国万个村进行标签式的标注”,无疑这些都会让农村商业生态更为丰富,农村人也更能享受到高质量的生活。
希望,在“互联网三农”的大背景下,每一个商家都如比盈农产品信息平台那样,建成更多的、优良的、服务三农的原生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