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7-01-18 09:21 | 分享到: |
□本报通讯员李运强记者苑延涛
12月6日清晨7时30分,肥乡区天台山镇天台山村“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一开门,便涌进来七八个前来购物的村民。“你帮我订购一双棉鞋吧?要皮的,暖和就行”“闺女,我吃的药快没了,再帮我买几瓶吧”……服务站“掌柜”张涵露坐在电脑前,双手“噼啪”不停地敲击着键盘,不一会功夫就完成了交易。
张涵露说,自从建起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服务站,村民买卖东西都方便多了,他们所需的东西,几分钟就能“搞定”,而把农产品放在这里销售,既能卖个好价钱,又不误农活。说着,她随手拿起一个两斤重的大黄梨告诉记者,像这样品相、质量都不错的黄梨,在果园里出售,每斤才一两元钱,经过包装后放到网上销售,每斤可以卖到6元钱。
焦营村樊红亮是肥乡区电子商务进农村首批“吃螃蟹”的合伙人,也是该区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工程的受益者之一。他的服务站自今年4月13日开始运营,到现在已发展成为周边22个村的仓储物流配送中心,每天收发货物量达200多件。同时,为更好地服务村民,他还建立了QQ群和微信群,村民有什么需求、他有什么最新信息都可以在群里进行在线交流,还能及时快捷地为村民提供代缴话费、电费等各项日常生活服务,成为老百姓心中名副其实的“便民服务站”。
据了解,肥乡区长期以来,由于受快递公司业务和站点的限制,网购物品只能送到城区,却下不了乡,形成上下不通的“中阻梗”现象,严重制约当地经济发展。2014年,肥乡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
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积极引进阿里巴巴、京东、苏宁及本土的哈牛、平原等五家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企业,布局全区农村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服务站点,打通工业品下乡、农特产品进城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农村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全覆盖。同时,为支持电子商务进农村,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城乡,该区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发展的优惠措施,涉及土地、税收、收费、金融等所有相关方面,实行行政审批、工商注册、税收优惠等一站式服务,以往需要10多天办理的手续,现在最快可一天办结。
电子商务正改变着肥乡区农民的生活,使农村优质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得以凸显。目前,肥乡区已在全区9个乡镇265个村全部建立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服务站,还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在城区建立服务中心,在乡村设
立仓储物流配送中心或服务站,并在其相关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平台开展肥乡产品在线销售;建成平原电子商务产业园、京东·邯郸馆,吸引美的全国网络销售(北方)代理、格力电子商务舱、浙江路人电子商务等40多家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企业入驻。如今,肥乡区的东贾北堡村手工板凳、西马固村大黄梨、南谢堡村粽子、刘寨营村红富士苹果、田寨村玫瑰香葡萄和香酥伏梨及太极酒厂的圆葱酒、圆葱酱等农村土特产品纷纷搭上了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快车,“e路”畅销,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摇钱树”。截至目前,该区仅农村冯三村公共服务中心每天交易额就达20多万,每天交易量1500多单,每天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解决500多人就业创业问题,由此带动商贸物流、软件开发、金融、保险、包装等相关产业从业人员3000多人,实现年交易额2亿元。